賞“過門箋”工藝,體悟民俗風情
發布時間:2024-08-01 閱讀:
賞“過門箋”工藝,體悟民俗風情
為深化對中國民俗文化的了解,加強對民俗風情的體悟,2024年7月30日,曲阜師范大學“薪火相傳,光輝永存”社會實踐隊隊員王朔前往日照博物館進一步增強關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過門箋”的理解與感悟。
首先,實踐隊員從講解員那里了解到,“過門箋”歷史悠久,具體淵源雖無文字可查,但從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宮時壁畫所見,即有貼“過門箋”的民舍畫面。莒地貼“過門箋”的習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間盛行。而且“莒縣過門箋”形式多樣,題材廣泛,構圖美觀,色彩鮮明,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這一點在博物館中陳列的樣品中可見一斑:尺寸大小式樣繁多,周圍分別由萬字紋、魚鱗紋、水波紋、花瓣紋、蝙蝠紋、孔錢紋、菱形紋、網格紋等牽絲組成,千姿百態、異彩紛呈。
其次,講解員向實踐隊員系統闡述了過門箋所代表的民俗風情及其發展。過門箋”用象征、諧音、寓意等手法表現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功能是祝吉納福,內容均是吉祥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每逢過年,在日照大部地區,家家戶戶除了張貼春聯,還會張貼紅紅火火的過門箋,用以寄托祈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愿望。隨著時代的變遷,過門箋仍以其獨特魅力展示著傳承歷史與穿越時代的意義。而隨著社會發展,來逢強制作的過門箋樣式也在不斷創新,由小變大,版式繁多,題材廣泛,根據需求現行設計。涌現了“歡度新春佳節”“恭賀新年快樂”“連年有余”“恭喜發財”“闔家歡樂”“鴻福禧臨門”等300多版樣式。尺寸也有大有小,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有懸掛門楣之上的,也有貼在窗戶上的,還有掛于中堂的,樣式繁多,內容豐富,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經傳承創新的過門箋,價格得到提高,同時吸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在每年年底逢大集的時候進行集中制作,既傳承了這一鄉村習俗,又讓的腰包鼓了起來,更豐富了鄉村文化市場。
過門箋不僅僅是一種精巧的手工藝品,更寄托著中國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殷切盼望,并且隨著這項工藝與時代洪流相融合,過門箋文化必將煥發更大的生機與活力。 撰稿人:王朔
“薪火相傳,光輝永存”實踐隊
指導老師:孫旭春
作者:王朔 來源:王朔
社會實踐推薦
- 鄉” 約盛夏,遇“踐”青春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
- 08-01
- 歷史的角落,偉人的風采
- 在湖南的一隅,我以一名在校歷史專業本科生的身份,于書海中泛舟,古往今來的史冊里遨游。
- 08-01
- 二十屆三中全會學習體會
- 首先,我認為這兩條要求是相互聯系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是我國教育改革一直努力的努力方向。
- 08-01
- 鄉村振興聚眾力,初心堅守更映紅
-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落實安徽省鄉村振興調研工作,安徽中醫藥大學“徽風新安行”鄉村振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