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赴旌德縣“探尋皖南紅色遺跡·傳承先輩革命精神”尋訪紅色皖南專項實踐團隊為響應國家“用好紅色資源,凝心聚力奮進新征程。”的號召,前往宣城市規劃館參加館內舉辦的“《紅旗漫卷皖東南》展播暨‘新四軍在長三角’圖片展”活動,了解皖東南地區的革命歷程的發展,傳承紅色精神。
追尋皖南蹤跡,再現紅色歷程
宣城市規劃館不僅是宣城的城市名片,也是城市的會客廳,這里既展現了宣城從春秋戰國時期起的歷史脈絡,也展現了現如今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的國土空間布局。它就像一本書,記錄著宣城從“出生”到如今以來2300多年的歷史。宣城是安徽省最后一批撤地設市的城市,在具有老者的智慧的同時,也不乏年輕的活力和青春的魅力。與此同時,宣城作為革命時期的重要根據地,其皖東南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實踐團隊成員們來到規劃館,跟隨講解員的步伐,了解皖東南地區的紅色革命發展歷程。
紅旗漫卷皖東南,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個個感動的故事重現在人們眼前。從安徽篇的烽火歲月,到江蘇篇的英勇抗敵;從浙江篇的堅韌不拔,再到上海篇的壯麗篇章,每一個章節都鐫刻著革命先烈們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讓團隊成員們深受震撼。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安徽是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東南局和中原局所在地,是皖南事變發生地,也是華中敵后抗日的重要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華中抗戰的指揮中心。因此,安徽在抗戰時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講解員解說過程中,合工大學子們對皖南紅色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團隊成員表示: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學習傳承紅色革命歷史是十分重要的。當今中國的盛世來之不易,當代青年應當銘記當年先烈們的貢獻,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圖為講解員在講解。通訊員 陳詳 攝
皖南英雄顯忠心,不屈寧落雨花臺
在了解過皖南革命歷程后,實踐團隊一同觀看了黨史專題片《紅旗漫卷皖東南,記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宣城黨組織》,該影片全面梳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宣城各地黨組織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艱辛歷程,展現了梅大棟、譚梓生、祖晨、夏雨初、王金林等早期共產黨人投身革命、不怕犧牲的家國情懷,見證了宣城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影片中,講述了許多感天動地的英雄故事。革命英雄們為了崇高的革命信仰,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梅大棟、梅大梁、譚梓生、李延瑞、江干臣等宣城最早的一批團員和共產黨員在這里成長,走上革命道路。在他們的影響下,宣城一批批學子到外地求學,尋求革命真理,逐漸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譚梓生隨毛主席參加秋收起義,是安徽省第一位由共產黨員擔任的縣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位紅色政權縣長。譚梓生在去上海匯報途中被捕,在雨花臺英勇就義;夏雨初是郎溪黨組織的創始人。他開倉濟貧,百姓稱好。后來,國民黨重兵“清剿”,夏雨初在南京被捕,也犧牲于雨花臺。團隊成員在觀看完影片后表示:正是這些舍命報國的英雄前赴后繼、向死而生,一代代共產黨員接續奮斗,一腔熱血赴革命,才會有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學習紅色歷史,不僅是為了了解黨的沿革,更是為了堅定理想信念,為中國今后的發展積蓄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在觀看影片。通訊員 沈紀安 攝
通過這次實踐,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赴旌德縣“探尋皖南紅色遺跡·傳承先輩革命精神”尋訪紅色皖南專項實踐團隊充分了解了皖南地區的革命歷史,認識了宣城無數為革命獻身的英雄人物,深切感受到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實踐團隊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前往旌德繼續尋找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通訊員 馮齊昊 沈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