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7月13日,陽光熾熱而明亮,淮北師范大學“紅色基因深植八皖,奮進五年再啟新篇”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懷揣著對革命歷史的敬仰與探索之心,踏上了前往宿州烈士陵園的征途。此行,他們旨在深入這片被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土地,通過實地探訪與學習,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青年心中生根發芽,讓革命精神在夏日里綻放出更加熾熱的光芒。
宿州烈士陵園,位于城市的靜謐一隅,卻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教育價值,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園區內,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座座莊嚴肅穆的紀念建筑物,它們靜靜地訴說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與不朽精神。
圖為宿州烈士陵園入口。通訊員許思于 供圖
塑像巍峨,英魂永存
步入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彭雪楓將軍的漢白玉塑像。在烈日下,這座高達8米的塑像更顯挺拔與堅毅,仿佛將軍本人正屹立于天地間,凝視著這片他曾為之奮斗的土地。塑像周圍,青松翠柏環繞,為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營造出一片寧靜而莊嚴的氛圍。團隊成員們駐足凝視,心中充滿了對英雄的敬仰與懷念。
圖為彭雪楓將軍的漢白玉塑像。 通訊員許思于 供圖
紀念碑高聳,銘記歷史
在雪楓塑像和紀念館的中點,聳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6.7米,基座長寬各為44米,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正南面鐫刻著陳毅元帥題寫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蒼勁雄渾,令人肅然起敬。碑前廣場有3000平方米,全部鋪設花崗巖地板,彰顯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的雄偉高大,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革命烈士紀念碑巍峨聳立,如同一位忠誠的守護者,見證了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碑身潔白無瑕,象征著革命先烈純潔無瑕的革命精神。碑前廣場上,花崗巖地板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仿佛在提醒著人們,歷史的記憶永遠不會褪色。團隊成員們肅立默哀,向革命先烈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圖為我團成員在向革命先烈致以最深切的敬意。通訊員許思于 供圖
紀念館深邃,紅色記憶
隨后,志愿者們參觀了彭雪楓紀念館,這是一座建筑面積1100多平方米的徽派風格建筑群,館名由張愛萍將軍題寫。紀念館內分為三個展廳,中廳為雪楓同志生平業績陳列館,展出了數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各種文物資料,全面客觀地介紹了彭雪楓同志光輝戰斗的一生。東廳為淮海戰役紀念廳,西廳則展示了宿州市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犧牲的革命烈士事跡展廳,讓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無畏和無私奉獻。通過珍貴的歷史圖片、文物資料和多媒體展示,團隊成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經歷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他們被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動,心中涌動著無限的感慨與敬仰。
圖為展廳入口。通訊員許思于 供圖
傳承與啟迪,紅色精神永流傳
在參觀過程中,“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和傳承的必要性。他們表示,將把這次參觀學習的經歷作為自己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未來,他們將以實際行動踐行革命先烈的遺志和期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7月13日的這一天,對于“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來說意義非凡。他們在宿州烈士陵園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與精神的寄托,更加堅定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和信念。而宿州烈士陵園也以其獨特的方式繼續發揮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