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心陽)2024年7月11日,西華大學大健康管理學院“夏鄉之隊”社會實踐團帶著對紅色歷史的敬仰與學習的熱情,深入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景區內的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采訪一位入伍七年的軍人,了解其軍旅生涯和心路歷程。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探訪與人物訪談,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同時展現當代青年軍人的風采與擔當。
廣元市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是為紀念1935年紅軍血戰劍門關而建立的紀念館。作為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要紀念地,不僅承載著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和無畏精神,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的珍貴歷史見證。在紀念館內,西華大學的學生們仔細觀看了歷史文物、照片和文字資料,深刻感受到了紅軍戰士在艱苦環境中的英勇奮斗精神。
紀念館為長26米,寬8米的長方形館,分為多媒體室,大廳、展廳三部分,采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向人們展示紅四方面軍血戰劍門時的戰斗史實。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位于劍門關紅星廣場上,廣場上除紀念館外,還有劍門戰斗大捷的藝術墻、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將帥雕塑和石刻標語。
圖為紅軍攻克劍門關大門口。姚佳琪 攝
圖為紀念館大門右側的劍門戰斗大捷的藝術墻。姚佳琪 攝
圖為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姚佳琪 攝
圖為館內展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復印件。姚佳琪 攝
圖為館內展品紅軍衣服。姚佳琪 攝
此次采訪的一位入伍七年的軍人,這位軍人暫稱其為陳班長,自大學畢業后便投身軍營,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軍人篇章。他身著迷彩作戰服,英姿颯爽,身上透著一股子干練和堅韌。盡管已入伍七年,但他的眼神依舊明亮,透露出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在采訪中,陳班長講述了自己從一名普通大學生到優秀軍人的轉變過程,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動容。
他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參軍入伍,是因為大學畢業那一年正好是《戰狼》第一部上映,電影里面吳京講了一句,當兵后悔兩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當時備受這句話的感染,正好學校也在宣傳一人入伍全家光榮,就在學校的征兵網站上報名進入了部隊。在進入部隊之后卻與想象中的軍營生活不太一樣,本以為是電影中的那種精彩生活,發現軍營生活其實是相對于單一,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是枯燥無味的。相反,正是這種看似單調的日常,鑄就了軍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嚴明的紀律。所以入伍至今七年,也在這個平凡崗位上一直堅持到現在。正如習主席說的,在平凡中的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青春之美好,就是因為他給了大把的時間,大把的機會。陳班長告訴學生要珍惜現在,享受青春之美好。也要用青春去奮斗,因為將來會為因為現在的奮斗而享受更美好的未來。“不負青春,不負韶華”是他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軍人對學生的諄諄教誨。他深情地說:“在軍校的日子里,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這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決心在未來的軍旅生涯中,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采訪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軍人的光輝歷程和無私奉獻精神,也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西華大學將繼續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歷史深處去探尋紅色記憶、汲取精神力量。
圖為團隊全體成員在紀念館門前合照。姚佳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