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怎么抗?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主持福州工作期間,曾作出示范。7月22日,集美大學“信風揚帆”實踐隊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瑯岐鎮開展調研,以“聚焦‘鄉村振興’促發展,探尋‘農業文旅’奔共富”為主題,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福州糧食安全現狀,積極探索“菜籃子”工程穩固根基的成功密碼,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時提出的“菜籃子工程”前瞻性發展理念中所蘊含的深厚民生情懷。
追溯“菜籃子”根源,深悟民生發展之道小小“菜籃子”,關系大民生。為深入探尋福州市瑯岐鎮“菜籃子”工程建設成效,在基地解說員的帶領下,實踐隊成員走進“菜籃子”新思想教育實踐基地,從瑯岐“菜籃子”工程的發展中體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指示。瑯岐鎮作為種業的實踐典范,以“為民做實事”為核心,通過打造蔬菜生產基地,發展副食品,加大畜禽養殖投入,有效破解福州老百姓“吃菜難”問題,為推進福州農業發展擘畫了清晰的發展路徑。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菜籃子”新思想教育實踐基地合影
集美大學“信風揚帆”實踐隊隊員 李孟菲 供圖
攀登種業科技之巔,守護糧食安全之基在福建省種業創新基地,實踐隊成員實地考察了稻田和蔬菜大棚。基地工作人員介紹當地水稻種植技術、品種改良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識,詳細講解智慧溫控大棚技術,使成員們進一步認識到瑯岐種業創新研發“育繁推”一體化生產方式和“南菜北運”數字化產業鏈模式。在參觀調研后,實踐隊成員洪林表示:“糧食安全乃國家安全之重要基石,而科技創新則是提升糧食產量與質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之關鍵。”一張藍圖繪到底,福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立足“高起點”“高水平”,圍繞“農業芯”,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打造“立足福州、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種業硅谷”,加快推進新時代瑯岐“菜籃子”工程建設。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思想的生動寫照。

圖為實踐隊員在福建省種業創新基地實地調研的場景
集美大學“信風揚帆”實踐隊隊員 李孟菲 供圖
游覽蔬美田園風光,見證農業現代化新貌隨后,實踐隊前往福建蔬美農業蔬菜水培中心,參觀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深入了解蔬菜種植技術。通過實地考察,領悟“大食物觀”安全理念,增長水產養殖對豐富飲食結構、提升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的認識。同時,親眼見證現代數字農業技術對于助力“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思想的具體生動實踐。
圖為實踐隊員在福建蔬美農業蔬菜水培中心學習
集美大學“信風揚帆”實踐隊隊員 吳勇斌 供圖
鹽堿地變“寶地”,真抓實干出成就。瑯岐的農業發展離不開深耕澆灌這片土地農民的辛勤實踐。在與當地農民的深入交流中,實踐隊成員深切感受到他們對于家鄉土地的深厚情懷和拼搏到底的闖勁。正是他們這種開拓、創新的精神,讓原本毫無生機的“死地”結滿豐碩的果實。
此次實踐,實踐隊成員走進瑯岐鎮的田間地頭,感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菜籃子”工程的思想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成員們紛紛表示要將所見所識融入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勇擔時代責任,不斷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確保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 阮月洋 林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