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學子三下鄉:探尋非遺傳承,領略木雕魅力
發布時間:2024-07-21 閱讀:
本網訊(通訊員 方小夢)為發揚拾遺精神,傳遞文化薪火。近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赴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開展為期一周的調研實踐,學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
探尋木雕歷史
“拾遺”志愿服務隊前往通山縣博物館感受歷史積淀,了解木雕文化。隊員們一走進博物館的大廳,便能感受到一種尊貴和傳統的氣息,仿佛置身于歷史長廊中。博物館內有多個主題展區,包括歷史文物展、文化藝術品展、通山民俗文化展等,以豐富詳實的實物、圖片為基礎,重現了中國木雕的發展歷史和輝煌過去。
參觀過程中,大家都被這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所吸引,這些作品有的是動物形象,有的是人物形象,還有自然景物的形象,每一個都令隊員們驚嘆不已。博物館作為歷史和文化的載體,展現著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和藝術精髓,傳承中華文化,散發青春光芒。參觀木雕博物館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學習,在接觸木雕文化之后能更好地理解“通山木雕”背后的故事。
共賞非遺之美
“拾遺”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非遺展示廳,現場觀摩實物陳列展覽。展廳構思別致,風格典雅,是展示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運用多樣的展示手段和空間布局來呈現非遺的獨特魅力,展現非遺文化的特質與價值,兼具藝術性與文化性,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科普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全面展示了通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就。
通過講解員詳細解說通山本土非遺特色項目,隊員們“聆聽”并“觸摸”歷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參觀過程中,大家熱情高漲,都被精美的木雕展品和博大精深的非遺文化所深深吸引和感染,而情不自禁地連連感嘆,給予這些非遺藝術品最真誠的贊美,圍著展臺欣賞著每一件木雕藝術的美,站在精美的展品前久久不愿移步,用心聆聽來自歷史的聲音。
領悟匠心傳承
“通山木雕”第五代傳承人成希向“拾遺”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介紹木雕的發展歷史、雕刻技藝要點及安全注意事項等,對雕刻工具的運用和操作做了詳細的說明和示范,并帶領大家進入加工車間近距離觀摩惟妙惟俏的木雕成品的制作過程。在了解不同木雕造型背后的創作靈感后,隊員們對木雕的制作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成希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動手雕刻自己喜歡的圖案。
在木雕的學習與訓練過程中,隊員們和老師深入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成希老師根據每位隊員的不同想法和表現風格耐心地進行指導,不僅傳授傳統技藝,還分享他的創作經驗和創新思路,實踐結束時,每位隊員都收獲了自己滿意的作品。
知行并進,躬行實踐;力學篤行,履踐致遠。“拾遺志愿服務隊”在參與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為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助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設文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方小夢 來源:原創
社會實踐推薦
- 鍥而不舍學非遺,存義靜思傳古韻
- 7月10日上午,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通山分隊赴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學習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
-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