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推進鄉村振興,繪就鄉村新貌
作者:佟思垚 高陽陽 黃賽林
在近年來鄉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使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密切關注的問題。7月20日,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在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鎮洼子村對洼子村村民的住房條件進行調查。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住房條件、住房類型、建筑材料以及居住環境都發生顯著變化。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考察,了解這些變化的具體情況,以及住房變化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實踐團成員深入村莊,對不同類型的住房進行實地考察,包括傳統土坯房、磚瓦房、以及新建的樓房等,與村民進行訪談,了解他們住房條件改善的過程、遇到的困難以及村委會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圖為實踐團成員實地考察洼子村磚瓦房
實踐團成員將如今村民的住房與2018—2019年間相對比,分析住房條件在不同時間段的改善情況。對村內住房類型進行分類統計,如平房、樓房、別墅等,并了解各類住房的分布情況和占比。分析住房類型變化的趨勢,探討其在經濟發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原因。調查村內住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探求不同建筑材料對環境的影響,了解村民在建筑材料選擇上的環保意識的變化。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村內居住環境進行評估
在參觀住房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還對村內綠化、衛生、公共設施等方面的居住環境進行分析,并收集村民們對居住環境的滿意度和改進建議。實踐團成員們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村住房條件從傳統的土坯房逐漸被磚瓦房和樓房所取代,住房面積擴大,居住質量提高,農村住房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除傳統的平房和樓房外,還出現別墅等高端住宅,映射出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比過去的住房條件
實踐團成員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對調查中發現的住房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出需要資助的貧困家庭,針對村民們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資助計劃,包括提供建筑材料、改善居住環境、提供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支持。通過資助行動,幫助貧困家庭改善住房條件,提高居住質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分析村民住房安全問題
實踐團成員們將收集的信息發送給當地政府,與當地政府結合引導農民改善住房條件,提高居住質量。鼓勵農民使用環保建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加大投資力度,完善村內公共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在改善住房條件的同時,注重保護和傳承農村傳統文化和建筑風格。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農村住房條件、住房類型、建筑材料以及居住環境的顯著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反映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為實踐團成員未來的資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助于推動社會的和諧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