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社區智聯,生態護衛”實踐團來到了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對該實踐課題進行研究和探索。
首先,我們前往了該地的一些社區,深入了解和記錄生態社區建設現狀,與當地居民進行深入交流,收集他們對生態社區的真實感受與建議。在于當地居民交談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有關生態社區建設的相關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綠色社區建設資源落地困境 ,綠色社區建設面臨著技術與治理人才下沉不力的問題;二是社區綠色技術準入與應用困境,由于我國綠色社區建設中的廢舊塑料分選技術、廚余垃圾處理技術等核心技術主要依靠進口,其引入落地社區面臨著一定的困境;三、我國的許多社區,尤其是老舊社區缺乏靈活的再規劃空間,造成了綠色設施布局困境;四、許多綠色社區設施具有臨避特性,造成了其社會層面的準入困境。
面臨著綠色治理體系運轉不暢 、社區綠色文化營造滯后等諸多問題,如何使文化成為綠色社區建設長效機制成為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面對這一問題,我們社會實踐隊積極在網上搜集各種全面的資料,與居民和社區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探討與交流。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機制改革: 一、健全綠色社區發展頂層設計 ,綠色社區決策與綜合管理工作職能清晰、分工明確、溝通順暢、資源統合;二、創新綠色社區建設中的資源準入方式,拓寬綠色社區建設資金來源;三、培育社區綠色治理聯盟,重塑政府在綠色社區建設中的主導性作用;四、培育綠色社區建設過程中的居民自治能力;五、加強社區綠色文化營造,塑造多場域的綠色文化營造模式。
曲阜師范大學“社區智聯,生態護衛”實踐團進行深刻的理論研究后,開始逐漸投入到社區的社會實踐當中。實踐團與當地社區管理人員合作一起在當地社區舉辦多個活動,增強人民的保護社區生態環境的意識。社區綠色文化營造的過程中,社區管理人員注重內容與形式的多樣化與實用性,增強居民參與過程的體驗性和趣味性。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綠色教育活動,使居民領悟綠色理念的內涵,增進居民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同,從而推動社區綠色文化的營造。在社區綠色規劃過程中,開展了社區規劃師培訓、社區美化經驗講解等活動,開拓居民對于宜人綠色社區的建設思路,更好地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實踐團在多個活動中積極配合社區活動的開展與舉行,用我們的小小行動助力綠色生態社區的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