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調研行:觸摸文登農村能源變革的脈搏
發布時間:2025-03-24 閱讀:
2025年2月11日至13日,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綠動齊魯,碳尋新路"調研團隊深入威海市文登區的田間地頭,用三天時間探尋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的生動實踐。從光伏閃爍的農家屋頂到海風輕拂的"漁光互補"基地,大學生們用腳步丈量能源變革的鄉村圖景。
一、屋檐下的能源革命
在張家產鎮口子李村,團隊成員跟隨村支書走進村民家中。藍灰色的光伏板覆蓋著紅瓦屋頂,屋檐下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發電數據。"去年冬天我家用電暖氣取暖,光伏發的電不僅夠用,剩下的還賣了1600多塊。"村民老劉滑動手機里的電力APP,賬單數據與文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戶均年減支500元"的承諾相互印證。
調研發現,這個曾以燒煤取暖為主的村莊,如今87%的家庭用上了"光伏+電采暖"。團隊成員舉著紅外測溫儀測量外墻保溫層厚度時,路過的村民打趣道:"現在咱們村屋頂會發電,屋里暖和外頭藍,城里專家來了都拍照!"
二、鹽堿地上的能源魔法
在澤庫鎮前島村廢棄鹽田改造的能源基地,三臺風電機組與光伏陣列在夏日的海風中同頻運轉。國網工作人員指著控制室的數字大屏介紹:"這里儲存的電能,夠周邊三個村連續用三天。"團隊成員翻閱的運維日志顯示,該電站投運以來累計減少碳排放1.2萬噸——相當于7000畝松樹林的年固碳量。
最讓同學們驚嘆的是侯家鎮的"漁光驛站"。站在觀景臺上望去,280畝光伏板如波浪般起伏,板下池水中隱約可見浮動的海參。"光伏板遮陽讓水溫更穩定,今年海參產量漲了近兩成。"養殖戶王大姐邊說邊展示手機里的水下監控畫面,引得隊員們圍攏觀摩。
三、能源服務站的暖心賬本
宋村鎮能源服務站里,墻上的智慧終端正跳動著各村的實時用能數據。站長掏出三本特殊的"賬本":藍色封皮的政策匯編記錄著12項惠民措施,黃色封皮的改造臺賬登記著217戶家庭設備升級記錄,紅色封皮的增收名錄則記載著村民光伏收益。
"我家裝了20塊光伏板,政府補了40%的安裝費。"正在辦理補貼申請的趙大爺給團隊算賬,"現在不僅用電不花錢,賣電的錢夠給孫子買半年奶粉。"服務站工作人員補充道,這樣的"光伏養老"家庭在文登已有3800多戶。
四、青春與鄉野的雙向奔赴
深夜的團隊駐地,電腦屏幕映亮了一張張年輕的面龐。來自不同班級的隊員正在交叉驗證數據。"能源轉型不是冷冰冰的技術替代,而是有溫度的生活升級。"隊長王浩同學在總結會上感慨。他們的發現已被轉化為6條政策建議,其中"建立改造效果可視化系統"的提議,正與文登區新開發的能源服務APP不謀而合。
作者:李欣儒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推薦
-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走訪
-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參觀經歷。紀念館通過展示和解釋,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紅色革命的歷史和沙家浜這個地方在中國
- 03-14
- 江海少年行 法治護水清
- 2025年3月13日,由“泰州市地方性法規宣傳創新模式研究”課題組主辦的《泰州市水環境保護條例》普法活動走進泰州市實驗小學六年級11班
-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