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戰高溫”成近期最熱門的話題。每年寒暑假,我市高校都會有部分大學生選擇留在學校,持續高溫之下,這些留校大學生們還好嗎?
這幾天,記者走進高校探訪后發現,因為專業和年級不同,留校大學生們面對的“烤驗”也各不相同——
受高溫影響不大:相似的留校原因,相同的“室內”
來自南通市的金毅博是江蘇科技大學大四的學生,雖然老家離鎮江并不遠,但金毅博今年暑假還是選擇留在了學校。
江科大學生金毅博
“一方面是因為宿舍的其他幾位同學都沒有回家,大家在一起挺開心;另一方面是為了專心準備考研,在學校的復習氛圍比較好。”金毅博告訴記者,“最近的氣溫非常高,但對于我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
每天早上7點半左右,金毅博就從宿舍出發前往圖書館,然后直到晚上9點左右才會返回宿舍,其間除了去食堂之外,全程都在圖書館復習。早出晚歸的作息時間,加上三點一線的路線,讓金毅博并沒有受到高溫太大的影響。
鄭軍是江蘇科技大學在讀研究生,和金毅博一樣,來自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鄭軍今年暑假也沒有回家。
“我今年讀研究生二年級,暑假留校主要是想再多一些專業知識。另外,想撰寫一些論文,留在學?梢苑奖阆蚶蠋熣埥獭”鄭軍告訴記者。
連日來的高溫對于鄭軍的學習影響也不是很大,他告訴記者,“我學的是經濟管理專業,所以最近的撰寫論文的過程,基本是以查閱各類文獻為主,都是在室內進行。因此,最近的高溫天氣對于我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
作為鎮江本地人,江蘇大學在讀研究生李嘉玲今年暑假也選擇留校,一直到前幾天才離開學校,跟隨導師前往周邊城市調研。
當記者與李嘉玲聯系上時,她正坐在從鹽城返鎮的車上。“我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三農課題。暑假開始后,我就一直留在學校,參加一些學術討論以及向老師學習一些課題。在校期間,主要是在宿舍、食堂、工作室之間學習和生活,因此高溫對我影響不大。由于最近要準備畢業論文,所以前幾天就離開學校,跟隨導師前往句容、鹽城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李嘉玲告訴記者,“雖然溫度很高,但我們主要是邀請農村干部做一些訪談,并且記錄,相對來說,高溫的影響也不是特別大。”
受高溫影響較大:不同的留校原因,相同的“烤驗”
和上述幾位同學不同,有些留校大學生在持續高溫下,經受的“烤驗”也特別難熬。
江大方程式賽車車間
來自陜西省西安市的雷煜是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一名大三學生,他是江蘇大學方程式賽車隊的隊長。對于他和隊友們來說,今年這個加長版的高溫,異常的艱苦。
“這支車隊已經連續10年參加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代表江蘇大學在賽場上奮力拼搏,與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等眾多優秀高校同臺競技,為學校贏得了許多榮譽。”雷煜告訴記者,“車隊隊員都是來自汽車、機械、電氣、財經、藝術等學院,現有隊員32人。今年的高溫天氣下,我們在車間中加工、裝配方程式賽車的時候,特別辛苦。”
車隊副隊長、江蘇大學大四學生許書豪告訴記者,“車間里的溫度差不多要達到43攝氏度甚至更高,由于車間空間很大,無法使用空調,再加上需要有焊接的工序,因此溫度會更高。”
為了應對連日來的高溫,車隊想了很多方法,比如使用多個特大號的風扇,從不同的角度同時工作,又比如向隊員提供很多冰鎮飲料和冷飲,以防暑降溫。但盡管如此,隊員們仍然都是汗流浹背狀態。“希望高溫天氣能盡快結束吧,要不然這樣的‘烤驗’”很難熬。”雷煜告訴記者。
來自于河北省衡水市的張貢赫這個暑假決定留在學校進行實驗測試,他告訴記者,連續的高溫,對于實驗有所影響。
“我是江蘇大學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讀研究生,從事射流沖刷方向的研究。雖然實驗臺是搭建在室內,但連續的高溫天氣,對實驗還是有一些影響。”張貢赫告訴記者,“由于涉及到沖刷等細節,因此對于溫度還是有一定要求,雖然室內可以用空調降溫,但細微的差別還是會存在的。”
面對連續的高溫,張貢赫也做了一些相應的對策,比如在氣溫過高的時候,他就會在研究生工作室進行實驗準備和數據處理的工作,等氣溫低一點的時候,再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希望高溫天氣盡快結束吧。”張貢赫也表示了自己的“愿望”。
來自河南省南陽市的范玉龍談及今年的連續高溫時坦言:“因為要備賽,所以今年留在學校全力準備,其他方面都還好,就是在室外測數據的時候,這‘焦灼’感令人印象深刻。”
范玉龍告訴記者,他是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學院一名大三學生,主要研究生物學、工程學及環境控制基礎。范玉龍暑假期間留校是為了參加比賽,在老師的帶領下,研究農作物的復合種植噴霧機,目前研制的噴霧機已獲得西門子挑戰杯國賽初賽一等獎。
“研發過程并沒有受到高溫的太多影響,但參加比賽之前,我們需要去農田現場測數據,在最近40多攝氏度的高溫之下,這個過程是很‘焦灼’。”范玉龍說,“但為了比賽,老師帶著我們都堅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