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澎湃彰顯文化自信'傳統文化調研團
- 隸屬院校:安陽工學院
- 實踐地區:全國
- 指導老師:張朋偉
- 團隊隊長:袁崇山
- 團隊成員:孟家旭、張秉陽、史茹茹、高浩然、林景奇、雷紹卿、郭永威、趙芝樂、周金豪、王道真
- 發布時間:2024-08-04
- 瀏覽次數:
團隊展示介紹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熏蒼術。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安陽工學院志愿者服務隊從6月22日開始將開展為期一周的“端午節”主題宣傳介紹系列活動。
一、調研相關事宜
1.開展時間:6月22日-6月29日。
2.開展地點:文字博物館、社區。
3.舉辦方:安陽工學院志愿者服務隊。
4.調研對象:文字博物館游客、社區居民。
二、活動的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了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于提高我們自身的文化素質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傳,動員大家積極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3、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組織一場大型的端午節活動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合作,大家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協作,才能將活動策劃好、順利進行。因此,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也能夠提高大家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
三、討論調研如何展開
6月22日,整個調研團隊對端午節前后怎樣開始本次活動制定了一個流程,以及相關事宜進行了討論,明確本次調研的主題。確定調查的范圍是針對游客及社區居民,后對團隊人員和任務進行了分工。此次活動主要將隊員分為三組,第一組主要以端午的吃為主,第二組主要以端午的喝為主,第三組主要以端午的玩為主。每個組側重點不同,導致結果也大不相同。
四、開展調研
1.詢問關于端午節的習俗
問“您知道的端午節除了包粽子、劃龍舟和掛菖蒲外還有別的習俗嗎?”、“您這的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慣嗎,甚至年輕男女互送香包表達心意這樣的習俗?”通過這次調研知道除了有我們最常見的吃粽子、賽龍舟、系五彩繩、掛香囊、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以外。有的地方還吃五毒餅、收五毒等,而且在不同地區賽龍舟、吃五毒餅、收五毒等都有自己地方的特色。隊員對于自己所查閱了解的問題進行詢問,后得出每個地方有自己獨特的地域環境,所造就的人與事物都有些許不同,在飲食和文化上更是天差地別?偟膩碚f,端午節是一個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具有濃郁的歷史和文化特色。
2.端午節知識問答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傳承端午節的文化,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識。我們通過知識問答的方式既知道了人們對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時也向人們普及了端午節相關的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也讓我們對這些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通過一些知識小問答,來了解大眾對端午習俗的熟悉程度,例“端午節時會在門上掛一些什么”、“吃的粽子是什么味的,餡有些什么東西”、“端午的時候掛五彩繩嗎,五彩繩有哪些顏色”等。
五、調研結束團隊合影
六、文化傳承短板
1.認同度和參與度不高,需要開展更多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大眾的認知度;
2.傳承后代的人少,需要加強對年輕人的傳承教育,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傳承工作中來;
3.傳承方式多樣,需要整合各種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傳承方式。
七、活動結論
群龍飛渡,百舸爭流,萬棕飄香。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并成為了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通過這次活動也引導了社會公民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提高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端午節的有關知識,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進行宣傳介紹,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盡一份綿薄之力。總的來說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有關端午節的知識,還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和互動交流能力。希望以后還有更多這樣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與大家一起參與。
社會實踐團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