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英烈足跡,筑夢國防未來 7月11日西安工業大學“晨曦啟航探未知,兵工筑夢固國防”大學生科普實踐隊前往渭華起義紀念館進行學習之旅,重溫歷史軌跡,緬懷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教育。
大家參觀了渭華起義陳列大廳、渭華起義舊址等紀念地。在紀念館展廳里,通過聽取講解、觀看實物、歷史資料圖片等,詳細了解了渭華起義的歷程,感受到了無數革命先烈們在當時血雨腥風的形勢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酒熱血的英雄氣概。隊員們被革命先烈們英勇無畏、前赴后繼的精神所震撼,紛紛表示要將這份感動和敬仰轉化為學習和工作的動力,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實踐隊隊員在渭華起義紀念館廣場雕像前合影留念
學習結束后,隊員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他們圍繞如何將紅色文化與國防科普宣講相結合、如何創新宣講形式和內容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關注國家大事和民族命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晨曦啟航探未知,兵工筑夢固國防”的使命。
圖實踐隊隊員在渭華起義紀念館碑文前接受教育
宣講國防兵工,護航青年未來 7月12日,實踐隊前往渭南市臨渭區留守兒童服務中心進行科普宣講。實踐隊向高年級學生主要講授了國防武器等兵工知識,通過展示坦克實物模型和先進槍械圖片,使孩子們直觀了解武器構造與原理。孩子們聚精會神聆聽,積極提問。活動中,隊員們鼓勵在紙上設計理想的武器裝備,并指導孩子們動手拼裝槍械模型,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深化理解。
圖實踐隊隊員講解坦克模型

圖孩子們動手拼接手槍模型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隊員們講解了非牛頓流體實驗和投石車實驗。在非牛頓流體實驗中,隊員們介紹了非牛頓流體的原理,并講解在國防兵工領域的應用。目前,非牛頓流體已經應用于液體的防彈衣和抗沖擊抗毀傷的材料。隨后,孩子們親手觸摸并感受這種流體的特殊響應速度和變形能力,了解其在裝備科技中的應用。投石車實驗中,隊員們以古代戰爭武器為例,指導孩子們搭建簡易投石車模型,提高對古代武器的了解。
圖孩子們感受非牛頓流體特性

圖實踐隊隊員講解古代投石車
活動結束后,實踐隊在小學生中進行了《青少年國防科普知識調研問卷》填寫,為實踐隊后續工作的開展和提升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圖實踐隊隊員與孩子們合影
此次活動,依托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西安工業大學“兵器小鎮”科普中心,實踐隊隊員們經過大學生科技輔導員培訓后開展工作。隊員們秉承“傳播國防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的使命,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回饋社會,為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活動的開展不僅拓展了孩子們的知識視野,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國防意識,厚植家國情懷。
(文:劉強珺 任熒熒 張燦 秦綺宇 圖:張鯤沄 審核:劉強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