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部署和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24年7月10日,河海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港通天下,海定寧波”寧波濕地調研實踐團在浙江省寧波市開展了實踐調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寧波濕地保護現狀和未來發展潛力,并思考作為新時代青年,應如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振興做出貢獻。
一、同生靈對話,與自然共融
2024年7月10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前住珍禽保護中心學習珍禽飼養知識并開展珍禽飼養活動。
成員們來到犀鳥保護地,向專業的飼養員學習犀鳥習性以及飼養要點。大家通過學習得知,犀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國僅有5000余只,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也僅有2只,工作人員必須每天定時投喂并檢測其狀況,成員們不禁感嘆犀鳥保護工作的不易。
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后,成員們積極參與犀鳥投喂活動。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大家切身體驗了飼養員的工作。外表犀利的犀鳥其實并不可怕,反而非常親切。體驗結束后,成員們對犀鳥等鸚賦類珍禽的保護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堅定了保護濕地、促進生態振興的決心。

實踐團成員投喂犀鳥
之后實踐團成員來到麋鹿展廳,了解到了麋鹿的生活習性,其雖屬鹿科但是卻習慣在水中生活,所以主要以軟骨動物,蝦,殼類動物為食。其在中國一度由于捕殺而滅絕,最后從引進國外后,經過保護才不斷脫離瀕危。最后實踐團成員向工作人員學習了麋鹿的喂養方法。
實踐團成員參觀麋鹿展廳
二、登觀鳥平臺,探遷徙之路
2024年7月10日下午,實踐團成員們進行了實踐活動最后一個環節——登觀鳥平臺。在生態眼觀鳥塔,實踐團成員通過望遠鏡觀察候鳥的遷徙路線與棲息場景,在擁抱大自然的同時,也了解了候鳥的相關知識和作用,認識到候鳥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
實踐團成員在觀鳥平臺合影
經過一天的努力,在杭州灣實地調研活動圓滿結束,實踐團成員們通過學習和實踐,全方位了解了濕地保護工作,切實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路上的方向也越來越清晰。
文字作者:葛競成 李詩語
圖片作者:葉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