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對“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作了強調。為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高校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上的積極作用,以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數學學院團委精心部署、認真籌備,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資助我校的《“心方程”數學文化科普》科技志愿服務項目,組織引領學生志愿者成立“心方程”數學文化科普團,走入云南省中小學并面向廣大師生開展了數學文化科普小課堂、數學游戲等活動。

領略數學魅力,創新筑夢未來
志愿者以生動的語言和實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數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針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通過講解一些經典例題,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緊接著,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志愿者選取了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試題進行講解。隨后,志愿者通過小組討論、互動問答等方式,引導學生們主動思考、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趣味性和互動性十足的講解,不僅加深了學生們對數學的了解,還激發了同學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志愿者們組織進行了數學益智小游戲,充分利用單柱解繩來介紹拓撲學,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

素養導向尋童趣,趣味活動樂成長
化繁為簡,感受數學魅力。團隊成員積極發揮數學專業特色和師范專業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數學教學小組講述七橋問題、數字符號的產生等數學知識,引導小朋友們發現數學之美;數學游戲小組通過優化沏茶問題、九九乘法表與圖形等數學益智游戲,帶領小朋友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奇妙與樂趣;數學文化小組講解了π的故事、數字的產生等數學文化知識,讓小朋友們感受數學文化史的魅力,體悟數學家的探索精神。
志愿者向孩子們講解了索瑪立方體模塊構成,引導他們一起觀察組成模型的小小立方塊的同時,還展開“拼一拼”活動,在游戲中培養孩子們的幾何空間素養。利用數學模具引導孩子們創意拼擺,組成各種形狀,加深手、眼、腦協調能力和培養創意思維。

聆聽科普講座,品味數學之美
志愿者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為雙廊中學的學生講解相似三角形部分定理推導及算法,通過書本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定理及性質,激發學生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志愿者將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有關知識結合進行對比授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數學思想,以此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關知識。
交流經驗聚智慧,同心向前譜新篇
志愿者為同學們講解了數學在古今中外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采取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引導同學們發現自身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針對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如何高效地進行錯題整理、如何應對考試壓力等常見的問題分享自身經驗,并提供了一些備考沖刺階段的建議,不僅讓同學們對自己的學習狀態有更清楚的認識,更有助于同學們明確未來的學習目標。

本次數學文化科普活動以互動、展示、體驗等形式,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增強了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對于推進校園科普,宣傳科學精神,提升師生科學素養,激勵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勇于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數學學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普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