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福建江夏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沐光”實踐隊的閩侯鄉村振興實踐活動中,我收獲頗豐,內心也深受觸動,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文化傳承的力量
在小箬鄉福田村,我們深入了解了“四知文化”的內涵與傳承。楊震的“暮夜辭金”故事,以及楊氏家族“清白傳家”的家訓,讓我深刻認識到文化傳承對于鄉村發展的重要性。這種以廉潔、自律為核心的家風文化,不僅塑造了村民的精神風貌,還成為鄉村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四知文化廣場”,看到福建省婦聯授予的“家風家教示范基地”牌匾,我意識到文化傳承并非只是歷史的回響,更是鄉村發展的精神動力。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道德力量,讓鄉村在物質發展的同時,也能保持文化的根基和靈魂。
科技賦能農業的魅力
來到鴻尾村,現代農業科技的應用讓我大開眼界。福州大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通過“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管理。通過手機APP就能遠程監控作物生長,精準施肥灌溉,不僅節省了人力,還顯著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巨大潛力。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科技不僅能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還能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在實踐中,我看到了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也看到了鄉村在科技賦能下煥發出的新活力。這讓我明白,我們要積極擁抱科技,推動科技在鄉村的廣泛應用,助力農業騰飛。
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養心園的生態農業模式讓我對鄉村振興有了新的認識。這里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林禽、林藥、林蜂等多種生態農業模式,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等珍貴中草藥,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養心園的成功讓我明白,鄉村振興不僅要追求經濟增長,更要注重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不僅為鄉村帶來了經濟收益,還保護了自然環境,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讓我認識到,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在鄉村振興中走綠色發展之路,讓鄉村在生態建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
此次實踐讓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從福田村的文化傳承,到鴻尾村的科技賦能,再到養心園的生態發展,每一個案例都展示了鄉村振興的獨特魅力。這些不同的路徑雖然各有側重,但都圍繞著鄉村的全面發展,體現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智慧。這讓我明白,鄉村振興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們根據鄉村的實際情況,挖掘當地的優勢資源,探索適合自身的特色發展之路。只有這樣,才能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偉大意義和廣闊前景。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文化的傳承、科技的賦能和生態的保護。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為繪就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鄉村振興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