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河海大學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河潤常武 海助興鄉”小分隊懷著對鄉村未來的美好憧憬與鄉村振興的責任使命,走進了前往常州市武進區鄉村街道。團隊成員們以“數字助農、綠色生產、食品安全、污水凈化”為學習目標,深入田間地頭,用科技之光點亮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共同繪制了一幅幅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7月10日,團隊抵達行程首站——澤柯稻米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人馮惠忠帶領,正式啟動了“深耕研發,數字興農”的現代農業科技科普活動。在專家的悉心指導下,合作社的農民們首次親身體驗了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無人機在廣袤的稻田上空翱翔,精準執行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任務,這一幕幕智慧農業的場景,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對傳統農業模式的顛覆性變革。農民們紛紛表示對現代農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這些新技術減輕了勞動強度,更提高了生產效率。


7月13日,實踐隊來到常州市綠春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葛遠先生向實踐團普及了綠色蔬菜的生長培育過程,并介紹了當地物降解地膜和環保農藥處理技術的應用情況。隊員們通過實地觀察,深刻認識到了綠色農業對于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7月16日,團隊將視線轉向農產品安全方面,前往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街道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深入了解農產品安全檢測與推廣項目。辦公室里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嚴謹的檢測流程讓隊員們耳目一新,嘖嘖稱贊,也讓他們深刻意識到了食品安全對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性。通過采訪南夏墅街道辦農村農業局副局長沈劍,實踐團隊進一步明確了綠色生產的關鍵環節和未來發展方向。


7月19日,實踐團來到江蘇大禹水務有限公司武南第二污水處理廠,重點考察了農村污水收集與處理的科技環保平臺。在水廠郭經理的帶領下,隊員們親眼見證了污水從渾濁不堪到清澈見底的神奇變化,深刻體會到了環保科技在保護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中的巨大作用。這次參觀不僅提升了隊員們的環保意識,也讓他們了解了更多實用的污水處理技術,為未來的環保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月21日至25日,實踐團在三河村連續舉辦了多場以“智慧環保惠三農,鄉村振興譜新篇”為主題的科技環保知識宣講活動。隊員們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互動問答和實例展示,向當地村民普及了智慧環保的最新理念和技術應用。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村民們的環保意識,還激發了他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改善農村環境的熱情與信心。同時,實踐團還發布了調查問卷,以此廣泛收集公眾對綠色生產理念和環保意識的看法與建議,為未來的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此次“千鄉萬村”環保科普活動,是河海大學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河潤常武 海助興鄉”小分隊以實際行動踐行高校服務社會責任的生動體現。團隊成員們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在武進區的鄉村大地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承初心與使命,不斷探索創新路徑,用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讓綠色成為這片土地最動人的底色。青春筑夢綠野間,科技賦能譜新篇,激勵更多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