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了解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新面貌,新環境,以此更好地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曲阜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新麥場精神”實踐隊于7月25日在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展開調查。實踐團明白鄉村振興不僅關注經濟的發展,還包括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個方面的提升,旨在構建一個全面發展、和諧共生的鄉村新局面。
享濰坊果園之美譽,萬畝桃林花果飄香實踐隊在韋寧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跟隨當地村民參觀了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境內的桃林,近日兩萬畝蜜桃陸續進入采摘季,整個嵩山成了一個大果園,紅紅的桃子壓彎枝頭,山上、山下彌漫著濃郁的桃香。田間、地頭、村口、路邊成了臨時的農貿市場,到處是收購蜜桃的客商。圖為村民回收嵩山蜜桃。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 王萍 供圖。
實踐隊拜訪了當地村民,當地村民說,種植蜜桃,效益彤紅:春天賞花,夏季賞果,秋季采摘賣錢,桃葉可做飼料,枝條可作木柴。
據實踐隊了解,近年來,嵩山蜜桃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很多村莊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為提高蜜桃產業組織化、規;、市場化程度,嵩山生態旅游管委會政府,加強蜜桃生產管理,邀請果樹專家對果農進行培訓、到果園進行指導,確保蜜桃的品質卓越。
實踐隊明白了種桃可以助農增收,讓大家共同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嵩山境內,山清水秀,環境宜人,當地人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以蜜桃為媒,推動鄉村旅游不斷發展。實踐隊還參觀了嵩山建設的規范化蜜桃觀光園、采摘園,賞花景點,農家樂飯店等。在實踐隊眼中的春日嵩山,“桃之夭夭,妁妁其華”,十里桃花,十里香風,游客紛至沓來,游人穿行在桃花間,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唯美畫卷。
紅色文化底蘊厚重,搭建鄉村振興之廈 實踐團參觀的桃園就在省道邊,緊鄰“龍門”大峽谷和龍門河大橋,山下就是電影《南征北戰》中的大沙河,距離“桃村”不足百米,又是1947年“南麻戰役”“臨朐戰役”的敵后戰場,紅色文化底蘊厚重,春天來桃園賞景、寫生和聽故事的游客很多,有時每天多達上百人。

圖為生態旅游區。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 王萍 供圖。
實踐隊拜訪了龍門社區黨委委員、西井村黨支部陳書記,他介紹說:西井村位于龍門河畔,坐落于摩天嶺腳下,西面是獅子山,東臨龍潭湖,依山傍水,自古以來交通發達,物阜民豐,現有人口1200。以前,商業、建筑業、勞務輸出成為村子的三大支柱產業。近幾年來,蜜桃產業走紅,吸引了很多在外務工人員回鄉發展蜜桃產業,目前有一半村民種植桃樹,年收入在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實踐隊明白了鄉村振興必須抓住機遇,把種植蜜桃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大手筆,細構思才行。

圖為嵩山村莊。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 王萍 供圖。
“西井村是1952年版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地,村西有溫泉、螭龍潭、附近有齊長城遺址和城堡等景點,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下一步,實踐團建議把村子建設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讓百姓口袋鼓起來,讓鄉村振興之光普照嵩山大地。
助力鄉村道路建設,打通鄉村振興之路實踐團深入了解到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在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過程中著力“建好、管好、護好、用好”農村公路。據實踐團了解,部分村里原來的水泥路修建時間久、路面窄,出現破損。每逢農忙、旅游旺季等時期,機動車數量增加,給交通帶來了壓力,也為村發展鄉村旅游業帶來了一定的限制,群眾也一直盼望著道路的改造提升。

圖為嵩山生態旅游區1號大道。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 王萍 供圖。
實踐團明白了要突出實干導向,錨定實際問題抓落實,從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對鄉村鋪設瀝青路,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村容村貌改善,通過產業興旺和創新渠道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途徑。實踐團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