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鄉村,開拓視野。新一年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緩緩拉開帷幕,展開新篇章。在“三下鄉”過程中,我們將擁抱自然,深入群眾,緬懷歷史,扎實實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我校“新星志愿服務隊”于2024年7月7日“七七事變”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在黃岡市武穴市大法寺鎮翟畈小學抗日烈士紀念碑舉行緬懷先烈活動。
87年前的今天,“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拉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為保衛河山,無數中華兒女血戰至死。如今,硝煙散盡,今日中國再也不是1937年的中國。但同胞逝去之傷、山河破碎之痛,我們唯有銘記歷史,吾輩自強方能不負前人所托做好中華掌舵人!
回望來時路,牢記歷史。砥礪再前行,不畏艱難。7月7日清晨,志愿者們整裝待發,前往抗戰烈士紀念碑進行清掃祭拜,用我們力所能及的行動來祭奠先輩,回望歷史,學習歷史,牢記歷史。志愿者們仔細清掃碑前灰塵,清除周圍雜草,擦凈碑面及周邊維護欄。
清掃完畢。志愿者們展開團旗,佩戴團徽,由青馬工程骨干班成員羅琳瑯同學領誓,全體志愿者整齊排列于碑前重溫入團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接著開展紅色主題團課宣講,由朱胤達同學、謝菲同學在團旗下授課,講授七七事變歷史經過和重大意義以及延安精神內涵。跟隨歷史,重走來時路。傾聽授課,觀看碑前鐫刻烈士們的姓名,碑后寫著戰爭經過,戰爭傷亡,瀏覽碑文,仿佛感受到鐵骨錚錚的戰士浴血奮戰,用鮮血筑起新的長城,用生命點燃勝利之光。
回到教室,志愿者們端坐教室,開展歷史文化宣講,在知識中,重走一遍“七七事變”,接受歷史的熏陶,通過認識參與抗戰的人物和故事研讀分享,我們穿越歷史,回到過去,接受最深刻的洗禮,在宣講中,我們更明白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牢記歷史,用我們的方式做出回答,接住時代的接力棒。
此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告一段落,引發我們深刻思考,歷史精神點燃熱血,我們回歸“七彩假期”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雖然前期教學準備工作已充分完備,但是我們依舊組織全體志愿者開展試講活動,各位老師將準備充分的課程計劃落實在實際教學中,一字字板書,一頁頁課件,智慧課堂充分展現,又收獲不一樣的體驗,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講解方式,試講讓志愿者們沉浸其中,取長補短,找問題,改方法,強教學。青年志愿者行,用己之所長,為孩子創造出知識與夢想交織的樂園,為祖國未來的花朵貢獻青春力量。
87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上的槍聲,宣告了全民族抗戰的開始,這一天,是中華民族抗爭與不屈的見證,見證中華民族抗爭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力量最能穿越歷史,直抵人心。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不僅關乎過去,更是影響現在與未來,教育興國,科技強國。我們用志愿力量傳遞歷史內涵,牢記歷史,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