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河中,毛筆作為書寫工具,不僅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統文化的號召,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纖毫尋跡小隊于7月25日至27日踏上了探尋之旅,來到了享有“中國毛筆之鄉”美譽的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深入挖掘毛筆文化的深厚底蘊。
7月25日,纖毫尋跡小隊來到了文港鎮的毛筆手藝人雷永水爺爺家中進行探訪。在交流過程中,實踐隊員了解到爺爺自幼喪父,經歷過一段艱苦的日子,后又因幫公社運沙時拖拉機側翻導致一條腿殘疾,但爺爺仍身殘志堅,開始重拾制作毛筆的手藝并一直堅持到現在,還將這門技藝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孫后代。隨后,爺爺親自為實踐隊員演示了毛筆的制作技藝,讓人嘆為觀止。在此期間,爺爺談及他們一家因遇到毛筆銷售市場的低谷期,作出了利用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臺宣傳售賣自家毛筆的選擇,將實體店與網店相結合,開拓了銷售渠道,拓寬了市場范圍,讓更多人關注到爺爺這樣的手工藝人,提升了傳統手工毛筆的知名度,推動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7月26日,實踐隊隊員抵達進賢縣文港鎮毛筆市場,深入探訪這座歷史悠久的毛筆市場,與多位店主交流學習,共同探尋毛筆文化的魅力與傳承之路。進賢縣毛筆市場以其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產品種類吸引了實踐隊的關注。市場一樓,針對個體戶消費者,展示了眾多精品毛筆及其精美包裝,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匠人的匠心獨運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實踐隊成員們在此與店主們親切交流,探討了精品毛筆的市場動態與消費者需求。步入二樓,則是另一番景象。這里,毛筆散件琳瑯滿目,筆盒區、筆簾區、毛筆桿區等區域劃分明確,油畫筆、點眉筆等多元產品并存,展現出毛筆市場的勃勃生機與無限可能。高中檔毛筆水寫紙區與毛筆區,更是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的目光,他們在此挑選心儀之物,感受筆墨間的韻味與情懷。經過此次探訪,實踐隊成員們深受觸動。他們不僅領略到了毛筆文化的神秘魅力與獨特韻味,更深刻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傳承的緊迫性。
次日,纖毫尋跡小隊馬不停蹄地趕往了中國毛筆文化博物館。在這里,傳統徽派園林式建筑風格與筆韻墨香完美融合,“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更為其撰聯“雅稱穎俗號錐,心悟八法六書,要在一鋒流轉;鏤牙冠刻湘管,跡通九州四海,全憑萬字傳神。”進入館內,隊員們首先參觀了“文化陳列”展區,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和珍貴的實物展品,隊員們對毛筆的起源、發展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從古代的竹簡、帛書到現代的書法作品,毛筆不僅見證了中國文字的演變,更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隨后,隊員們來到了“制筆工藝”展區,親眼目睹了毛筆從選料、制桿、梳理、捆扎到成型的全過程。在工匠的巧手下,一根根普通的動物毛發變成了書寫藝術的工具,這一過程讓隊員們贊嘆不已,對毛筆制作的精細工藝和匠心獨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通過親身體驗和深入了解,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毛筆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實踐隊隊員通過采訪毛筆制技傳承人,探訪文港鎮的毛筆文化博物館和毛筆市場等系列活動,深刻體會到了毛筆文化的獨特魅力。全會精神中關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決策,對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毛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正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實踐隊員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全會精神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更在實踐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文/圖 纖毫尋跡實踐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