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永州7月22日電(通訊員 艾聞佳 黃瑩)為了深入了解起源于江永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的相關文創產業發展,探尋新時代背景下的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7月22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深山書語,道伊之聲”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湖南省江永縣永明外灘的“女書手信”文創店開展暑期調研活動。
七月的湖南驕陽似火,初次來到“女書手信”文創店,卻能夠感受到一種“大隱隱于市”的幽靜氛圍。這家門頭精致、富有設計感的女書文創店位于江永縣的母親河——永明河畔。盛夏時分,河岸邊的蘆葦隨著微風飄蕩,似乎在訴說著千百年前那創造了女書的先人也正是一邊在浦尾村的蘆葦蕩中勞作,一邊創作出了世界上唯一一種特為女人存在的文字:女書。
圖為團隊成員在“女書手信”文創店前合影 通訊員 艾聞佳 供圖
以水墨為橋梁,連結起現代人與女書文字
來到”女書手信“,團隊成員興致勃勃地與店員學習起女書文字的寫作方法。根據店員的引導,成員們一筆一劃地學習著如何將”狀如柳葉,堅韌不拔”的女書文字在自己的筆下重現出來,并在扇子上用毛筆寫下了自己的祝福語。
圖為店員正在示例如何謄寫女書 通訊員 艾聞佳 供圖 根據店員所述,她平時酷愛練習女書,經常在閑暇時刻坐在書桌前,用這古老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隨著女書文化被越來越多人所知曉,來到這里進行女書學習的年輕人也隨之增多。在他們之中,有參加工作的成年人、還在讀書的中學生,甚至是在動畫片中了解到女書的兒童。在最初,女書是勞苦的勞動婦女們用石炭和木棍在沙地上寫下、抑或是經由她們靈巧的雙手在粗布上所繡下的文字。時代不斷變遷,如今的人們開始用水墨的方法來學習女書寫作,對于這些日常陷于工作或學業的忙碌之中的現代人來說,學習女書不僅是對非遺文化的一種傳承,更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深刻的洗滌。
通過水墨,人們與千百年前的女書使用者們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對話,領悟到這種古老文字的獨特魅力。
圖為團隊成員和文創店員一同繪制的女書扇 通訊員 艾聞佳 供圖 在與“女書手信”工作人員的交談中,實踐團隊就推動江永縣女書文創產業發展給出了相應的建議,非遺文化傳承始終是重中之重,也是當代大學生需要關注的文化現象之一。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在“深化中國文化基因研究闡述”的任務要求下,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得到了新的政策支持。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事業深刻融入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構建廣泛、深厚的文化認同也為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