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這警示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敬畏心理,努力認識災害規律、主動防災減災。為了響應社會號召,科普防災知識,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氣象守望,‘理’同風云”氣象防災宣講團于2024年7月9日至7月11日在安徽省蕪湖市、阜陽市、淮南市展開了一系列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愿活動。
在風雨飄搖的防汛季節,安徽理工大學的學子們挺身而出,他們的身影活躍在一個又一個關鍵的節點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用愛心和熱情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防汛安置點,情暖老人心 7月9日,團隊前往蕪湖市白茆鎮旭光初中防汛安置點,宣講團成員們分工明確,有的拿起掃帚和抹布,認真打掃衛生,確保老人們的居住環境干凈整潔;有的則俯下身來與老人們親切交流,傾聽他們的故事,分享生活的點滴。他們耐心細致,用青春的熱情和真誠的笑容,為老人們帶去了心靈的慰藉,緩解了他們因生活不便而產生的壓力。面對近期頻發的洪澇災害,實踐團的成員們深知提高老人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利用自己的知識,制作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防汛宣傳資料,并同心協力繪作了一幅宣傳防汛知識的黑板報,實踐團成員繪聲繪色地向老人們普及了如何識別洪水預警信號、如何在洪水中保護自己、以及如何進行緊急疏散等實用知識。安置點的居民間悄然傳開了溫暖的回聲,老人們紛紛表示,宣講團的到來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和關愛,更讓他們懂得了如何在汛期中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
圖為宣講團成員向安置點老人普及防汛知識 攝:宋承峻
長江邊上,慰問巡邊人
7月9日下午,宣講團成員們來到長江邊,切身感受汛期所造成的影響。抵達長江邊時,成員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江水洶涌澎湃,水位比平時高出許多,岸邊的樹木和線桿在水中若隱若現,低處的道路早已被江水淹沒。他們親眼目睹了汛期帶來的巨大破壞力,也深刻體會到了防汛工作的艱巨性和重要性。江邊壩上零星坐落著一個個臨時房屋就是參與巡邊防汛的村民們休息的地方。宣講團成員們抓住這個機會,與村民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談話中得知,這些村民都是自發組織起來進行巡邊的。他們日夜守在江邊,時刻關注水位的變化,一旦發現險情就立即上報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置。有時候遇到暴雨天氣或者緊急情況,他們甚至顧不上吃飯和休息,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這次實地體驗讓他們親身體驗了汛期的危害,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防汛工作的艱辛和不易,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社會貢獻力量的決心。
圖為宣講團成員與巡邊村民合影 攝:閆恒濤
校園內部,開展防震演練
7月10日,宣講團成員們以阜陽市賽澗回族鄉中心小學為實踐地點,針對安全意識較薄弱,氣象知識較匱乏的學生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暑假培訓教學活動。團隊成員教學內容豐富,設定了包括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的預警和防御知識、天氣預報的原理和方法、防災減災科學家精神、氣象災害逃生演習等在內的一系列氣象知識教學內容。在地震災害逃生演練中,“嗚——”隨著警報聲響起,同學們按照預先設定的路線迅速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地帶。整個過程緊張而有序,每個人都嚴肅認真地對待這次演練。這次防震演練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也為構建平安校園打下了堅實基礎。
圖為宣講團成員組織同學們開展地震逃生演練 攝:李慧芳
走訪鄉村,普及應急知識
7月11日,宣講團成員們走訪了淮南市田家庵區新華村,對當地農戶進行走訪宣傳調研,通過走訪交談了解了農戶對氣象災害及應對措施了解程度和當地因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生活生產問題。同時,團隊成員向農戶提供農業氣象防災的相關建議及預防措施并贈送宣傳日歷、宣傳扇子等實用物品提高農戶對氣象災害的儲備。通過走訪宣傳活動,宣講團成員們不僅將應急知識傳遞給了更多的群眾,也拉近了自己與鄉親們之間的距離。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圖為宣講團成員向當地農戶宣傳預防氣象災害知識技能 攝:王舒暢
在此次“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愿者中國行”的宣講過程中,宣講團的成員們從防汛一線深入校園鄉村,從巡邊村民走向學生孩童,竭力于將防災減災的知識技能傳播給每一個可能需要的人。通過實地考察、深入交流和親身體驗,團隊成員們不僅增進了對防災減災的認識,還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責任和青春擔當,為青春年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