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隊的成員們先后分組考察了渡江勝利紀念館、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梅園新村、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每一個館都先從基礎的參觀起步,確保成員們都熟悉某一具體時期的歷史故事,再在此基礎上線下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以此得出民眾對歷史的感知度。最后進一步完善調研日志以及對此次線下走訪進行更深層次的總結。這篇文章中將對其中幾次走訪做出具體報道。
7月3日,蔡晨露等同學來到了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的舊址,這里重現了八路軍居住、辦事的場景,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他們完成了參觀并發放了問卷。雖然這個歷史舊址并不十分出名,但八路軍們短短三個月的的駐扎卻為第二次國共合作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出了杰出貢獻。小隊成員們可謂是貫徹高校紅色教育的杰出代表。
7月2日,陳佳等同學集體參觀了梅園新村,這不僅是本次實踐的第一站,更是周總理代表中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的關鍵一戰。小組成員們與周總理銅像合影,觀看周總理生前辦公的圖像資料,閱讀周總理對國民黨惡行進行斥責的書信等,從周總理的角度了解了中共與國民黨在戰爭時期的糾紛。此次之行的有一特別之處是,不僅設計了問卷,還對一位小講解員做了采訪,從兒童視角觀察歷史,將紅色教育貫穿進了不同年齡層級,體現了中國青年獨特的民族情懷和時代追求。
7月5日,在臨近實踐活動的尾聲時,敖凡杰等同學走訪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他們參觀了寫有無數烈士名字的白色碑石,熟悉了不少杰出烈士的光榮事跡,與此同時,依然對來訪群眾進行問卷投放。由民意得知,大家都十分緬懷為民族解放做出貢獻的無名烈士們,更多的人愿意真正走進場館,實地感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