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在大學期間進行非學費投入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投入的金額也有上升的趨勢,大學生為自身的發展所進行的非學費投入已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非學費投入能增加投入主體的人力資本存量,投入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職業期望和順利就業,而投入的結果則具體表現為大學生知識、能力和身體素質的增強,因此,它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行為,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投入主體的發展。
除了對個人的影響,基于職業期望的大學生非學費投入行為還會對政府、高校和社會產生影響,合理的非學費投入能間接提高高校的就業率,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還能維護政府的形象,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因此,基于職業期望的大學生非學費投入的現狀和問題應受到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學術界對大學生非學費投入現象的關注集中在個別非學費投入行為方面,大學生非學費投入的整體研究將為更好地引導大學生非學費投入行為做出貢獻。
研究的意義
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研究具有顯著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首先,通過實地調查取樣,所獲取的大學畢業生職業期望的相關數據,在一定意義上能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職業期望和職業價值觀,有助于我們依據市場需求對其職業期望和職業價值觀進行引導,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文章針對政府和高校對大學生非學費投入行為重視不足、引導不到位的現實,研究了我國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高等學校、大學生自身存在的缺陷,所提出的建議和對策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政府對社會教育中介機構的管理不到位,增加了大學生非學費投入的成本。社會教育中介機構在我國大學生非學費投入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一方面,它是大學生非學費投入的主要信息來源渠道,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在進行投入之前都從社會教育中介機構獲取相關信息;另一方面,社會教育中介機構又是大學生的非學費投入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推手。
目前,我國社會教育中介機構的發展非常迅速,各種培訓班、輔導班都在校園里張貼和發放宣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