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文化與經濟的快速發展,舞蹈創作達到了高峰。同時,互聯網的疾速發展及“抖音”等視頻軟件的風靡,對舞蹈作品的傳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動力,也間接造成了舞蹈侵權的情況屢屢發生。且舞蹈作品是受版權法保護的客體,但我國版權法對于舞蹈作品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楚,實踐中保護的范圍過于狹窄。由于這一缺陷,大眾對于在互聯網中進行舞蹈作品的傳播和發布方面的法律知識有所欠缺。為了更好地保護舞蹈作品創作者的合法權益,也為了更好地營造法治社會的良好風氣,將對于在互聯網下,進行關于舞蹈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進行法律普法的志愿活動。
我們的目標對象是在互聯網平臺上的進行創作的和不特定的舞蹈創作者。因為發達流媒體和當今知識的易于獲得性和易于傳播性,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舞蹈創作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但是對舞蹈相關的知識產權帶來更大的影響和沖擊。由于互聯網的虛擬和開放特性,這類群體在面對復雜的網絡與現實環境時自身知識產權容易受到侵害,他們會有直接或者間接的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需求。
同時,因為相關領域的侵權判定和法律保護仍然存在爭議和漏洞,再加之目前存在相關問題關注度低、相關知識普及度低等種種不利情形,該類群體更難以去識別和反制侵權行為。
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為建設法治社會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我們小組將進行一系列法律科普活動。例如首先,我們會在如抖音這樣的社交平臺上創建一個視頻號,通過發布一些視頻,來宣傳與舞蹈作品版權保護的有關法律知識,以及編制一些與之相關的普法小故事,并將其演繹出來,上傳到網絡平臺,以趣味性的方式來宣傳舞蹈作品版權保護的相關知識,增強舞蹈作品創作者的版權保護意識;其次,在網上發布關于舞蹈作品版權保護法律常識的問卷,了解舞蹈創作者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針對問卷情況,利用微信這樣的大眾平臺,創建一個公眾號,定期在公眾號上發表一些官方的權威文章,普及舞蹈作品版權保護的法律意識,同時可以在公眾號上發布我們舉辦的線下志愿活動;最后,在疫情允許的情況下,舉辦線下志愿活動,如邀請相關專家開講座、舉辦講壇等。
具體的措施是通過與之相關的志愿服務活動,宣傳與舞蹈作品創作權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舞蹈作品創作者的版權保護意識。同時,置身于一個開放共享的數字文化環境,利用數字信息時代的特點,平衡好舞蹈作品夸大傳播與有效保護的關系,推動舞蹈藝術的傳播與發展。
最后,為了擴大此活動的社會影響力,以及突出此項目的公益性。在宣傳方面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去傳播。最大程度的引起大眾對于舞蹈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的重視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