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于風險中收獲
發布時間:2024-07-16 閱讀:
走出去,于風險中收獲
“出”是人生的一個方向,“走出去”亦是人生必然的過程,因此,如何看待“走出去”,是走在人生路上的我們必須回答的問題。我認為:“走出去”,收獲與風險并存,卻仍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在出走路上,慎重地選擇與舍棄,我們將從“走出去”的風險中收獲成長,行至天光。
“走出去”不僅是空間意義上的移動““走出能力的舒適圈”,“走出思想的象牙塔”,人生意義上的“走出去”
往往伴隨著心與靈魂的成長。“走出去”,意味著離開固有之地,代表了突破與更新。為什么人要將“走出去”視作人生的必由之路?答曰:因為“走出去”能創造價值,帶來收獲。走出去,走向廣闊的天地,生命才會有閱歷、有沉淀、有氣質“眼見山河方能心懷天下”,古時蘇轍效法太史公與孟子,欲在“周覽四海”的過程中“以博聞沉心性”,進以“養吾浩然之氣”,就是為此。在走出去的路上豐富閱歷,從而充盈狹隘的思想,沉淀浮躁的性情,生命中“波瀾不驚,安之若素”的氣質便會就此養成。
走出去,走向多元的世界,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同頻的過程中齊分享、共發展。革命先輩走出國門,學習先進思想與技術,才讓舊社會走出閉關…問的徑潔,追上出界選程。當今中國,秉持“命運共同”,落實“一帶一路”,主動外交,走向世界舞臺中心,與世界各國協同發展,也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得以踏上“走出去”的旅程。
誠然,“走出去”有其無可取代的意義,但出走的意義并非必然的,風險與挑戰總是如影隨形。走出原有走向未知,我們不知走出去的方向是否正確,不知明天與危機哪個先來,不知“走出去”后的我們是否有立足之地…當我們再次讀到“人生到處知何似”,讀到“未知明年又在何處”時,我們無法忽視,“走出去”的路上,
時時迷茫,處處風險。既然走出去存在風險,那么“走出去”的進程就可終止嗎?非也。既知風險,亦要前行--但為避風險出走不可莽撞,而應權衡,而應審慎,而應有所選擇、有所舍棄。依著自己的心與本性選擇,朝著意義落成的方向選擇,舍棄外在功名利祿,因而陶潛“走出官場歸園田”,張桂梅校長“走出城市向大山”。前方之路
曲折艱難,但出走的步履不可因險阻而停滯。有人問,周游四海、踏遍河山,就是真正的出走嗎?私以為,“走出去”的要義不在于足跡,而在于心的旅程。心中閉塞,行八百里亦只是原地徘徊;而若心懷出走之意,余秋雨九處山中亦能跨越歷史長河,探尋中華文脈。受囿于一方天地,但只要性靈不曾為高墻所拘束,志在四方,則足不出一隅,又有何可懼?“不出走”,與當今開放而共享的時代相違背;“盲目走出去”,只會從一個深淵走向另一個深淵。唯有在選擇中出走,在舍棄后前行,我們方能于風險中收獲,以達天際。
作者:劉雅茹,任洋洋,陶春宇 來源:大學生網報
大學生活推薦
- 渭水河畔的青春篇章
- 長安大學渭水校區,這個坐落在古都西安的現代學府,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校園生活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在這里,我
- 08-17
- 城固柑桔種植地學實踐探索
- 西安石油大學“斜坡探秘,點桔成金”暑期社會實踐隊赴城固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隊員深入探訪桔園鎮劉家營村,通過實地走訪果農,深入了
- 08-14